一.變色焦化出現黑點的原因分析
造成注塑制品變色焦化出現黑點的主要原因是:塑料或添加的紫外線吸收劑、防靜電劑等在料筒內過熱分解,或在料筒內停留時間過長而分解、焦化,再隨同熔料注入型腔形成。分析如下:
1.機臺方面
(1)由于加熱控制系統(tǒng)失控,導致料筒過熱造成分解變黑;
(2)由于螺桿或料筒的缺陷使熔料卡入而囤積,經受長時間固定加熱造成分解。應檢查過膠頭套件是否磨損,或里面是否有金屬異物;
(3)某些塑料如ABS在料筒內受到高熱而交聯(lián)焦化,在幾乎維持原來顆粒形狀情形下難以熔融,被螺桿壓破碎后夾帶進入制件。
2.模具方面
(1)模具排氣不順,易燒焦,或澆注系統(tǒng)的尺寸過小,剪切過于厲害造成焦化;
(2)模內有不適當的油類潤滑劑、脫模劑。
3.塑料方面
塑料揮發(fā)物過多,濕度過大,雜質過多,再生料過多,受污染。
4.加工方面
(1)壓力過大,速度過高,背壓過大,轉速過快,都會使料溫分解;
(2)應定期清潔料筒,清除比塑料耐性還差的添加劑。
二.出現分層剝離的原因分析
造成注塑制品出現分層剝離原因及排除方法:
1.料溫太低、模具溫度太低,造成內應力與熔接縫的出現;
2.注射速度太低,應適當減慢速度;
3.背壓太低;
4.原料內混入異料雜質,應篩除異料或換用新料。
三.腫脹和鼓泡的原因分析
有些塑料制件在成型脫模后,很快在金屬嵌件的背面或在特別厚的部位出現腫脹或鼓泡,這是因為未完全冷卻硬化的塑料在內壓的作用下釋放氣體膨脹造成。
解決措施:
1.有效的冷卻,降低模溫,延長開模時間,降低料的干燥與加工溫度;
2.降低充模速度,減少成型周期,減少流動阻力;
3.提高保壓壓力和時間;
4.改善制件壁面太厚或厚薄變化大的狀況。
四.透明制品缺陷的原因分析
聚苯乙烯、有機玻璃等透明制件,有時候透過光線可以看到一些閃閃發(fā)光的細絲般的銀紋,這些銀紋又稱爍斑或裂紋。這是由于拉應力的垂直方向產生了應力,使聚合物分子在流動方向取向,使得取向部分與未取向部分折射率不同,光線透過兩者界面時發(fā)生折射產生銀紋。
解決方法:
(1)消除氣體及其它雜質的干擾,對塑料充分干燥;
(2)降低料溫,分段調節(jié)料筒溫度,適當提高模溫;
(3)增加注射壓力,降低注射速度;
(4)增加或減少預塑背壓壓力,減少螺桿轉速;
(5)改善流道及型腔排氣狀況;
(6)清理射嘴、流道和澆口可能的堵塞;
(7)縮短成型周期;
(8)脫模后可用退火方法消除銀紋:對聚苯乙烯在78℃時保持15分鐘,或50℃時保持1小時;對聚碳酸酯,加熱到160℃以上保持數分鐘。 |